本报记者 吴铎思 本报通讯员 时聪颖 彭磊在线配资论坛网
7月25日下午,一场大风打破了皮山综合维修工区的宁静,“K1760+235米处有沙害!收拾工具,走!”接到沙害应急处置通知,工长赵开选迅速组织工友乘车前往沙害点。
皮山站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,是喀和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。乌鲁木齐铁路局喀什基础设施段皮山综合维修工区共12人,负责着喀和铁路线阔什站到昆玉站间100公里线路的养护任务。每年3月至11月是这里的风季,其中有95公里的铁路受黄沙侵袭,直接威胁行车安全。
抵达现场,黄沙已漫上路肩。赵开选率先爬上4米高的沙坡,众人紧随其后。正值酷暑季节,他们每迈一步都像踩进棉花堆,滚烫的沙粒灌进鞋袜。“一定要穿厚底鞋不然烫脚,而且在这走一步,抵得上平地的十步。”赵开选喘着粗气,黄色工装后背已洇出深色汗痕。
18时30分,清沙“天窗”作业正式开始。赵开选迅速组织人员一字排开,大家挥动铁锹和刮沙板用尽全力将细沙远远抛出轨道。铁锹翻飞,沙尘弥漫,与机械作业不同,清沙工作没有超高的技术要求,只有埋头苦干。
若遇大风,流沙奔涌,清沙便成了一场与风沙的赛跑。大伙一锹紧接一锹,无暇停歇。扬沙扑面,钻进衣领、发间甚至口中,沙砾打在脸上如刀割般生疼。赵开选一边奋力挥锹,一边指导工区的工友,“选长把铁锹,用杠杆原理,靠大腿发力,能省点劲”。
自2010年喀和铁路开通,赵开选便扎根于此,与风沙为伴。“沙尘暴说来就来,家常便饭了。”他回忆道,“一次清沙半途,沙暴突袭,能见度骤降至不足两米。桥涵本是避风处,却像两端装了强力鼓风机,瞬间被沙子填满。我们只能原地蹲守,等待风沙过去……”
风沙不息,清沙不止。这份工作单调重复在线配资论坛网,责任却重如千钧。清沙人常与风沙角力,有时清理的速度赶不上沙流覆盖的脚步。面对一次次沙害,他们争分夺秒抢通线路。在他们心中,清沙是职责,更是使命。
华信金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